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榴榴无忌

孙立平:不要过分渲染战争氛围,否则对经济发展不利

| 人围观 |

马凡舒2024-10-30 17:36:50

南海局势紧张,台海局势紧张,中印边界局势紧张。而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中国的家门口。



于是,一种紧张的氛围,甚至是带点战时状态的紧张氛围,扑面而来:进行防空演练者有之,屯粮备战备荒者有之,准备点硬通货以备不时之需者有之,战战兢兢今朝有酒今朝醉者也有之。



但我觉得有点过了。



前一段时间,我写了一篇文章《围而不战:关于当前局势的一点理解》。基本判断是:由于美国在科技、军事、金融等方面占有的优势,他完全可能寻求的是一种并非即刻决战的战略,而是将其变成一种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即利用上述优势,逼迫你不得不进入它设计好的一个个陷阱;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消耗你的资源和实力,最后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里决出胜负。在这个过程中,它几乎不用付出太大的代价,而你则会处处被动,穷于应付。对此,也有人将其称之为超级大国马拉松。



在另一篇关于粮食问题的文章中,我也一再强调下面的判断:在正常的情况下,中国粮食的自足是不成问题的。在决定粮食产量的诸因素中,并不存在足以导致粮食危机的重大变化,没有足以导致严重粮荒的事情发生。考虑到其中有关的因素,可以认为,至少是在主粮尤其是口粮的意义上,供需大体是均衡的。如果粮食上出问题,尤其是由国际市场情况变化而可能导致的问题,最主要是非口粮,尤其是大豆。但仔细分析这个概率其实也不大。



上面的判断,当然是基于客观的分析。但写出来,也有一个考虑在里边,即我们不能过分渲染甚至夸大某些方面的紧张氛围,否则正常的经济社会生活就会被扰乱。



即使是像中印边界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浓重的战争氛围,也是有害无益的。因为可能发生军事冲突的地段与中国腹地距离遥远,如果发生战争,应该也是较为可控的局部性战争,应当将战争对我们正常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而且,现代战争已经越来越具有专业化和技术化的特点,举国动员似无必要,老百姓也使不上多大力。这和过去年代的传统战争大为不同。



更重要的是,就是前面的判断,现在最大的可能性是围而不战,局部军事对峙是冷战的手段之一。而冷战的实质是对峙环境下的资源消耗,看谁能耗得过谁。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实力,至关重要。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要千方百计维护经济发展的正常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可以提供明确稳定预期的确定性。我们都知道,在经济发展中,企业需要有明确而稳定的预期,老百姓需要有明确而稳定的预期。这样才会有投资,有消费。而这个预期靠的是什么呢?是自然的经济规律,是规则,尤其是法治。而战时状态则是一种非常状态,市场中的规律、平时起作用的规则要让位于战争的需要。



战争氛围的浓厚,也会使普通人开始人心惶惶,甚至一些荒诞的念头都会出现。



前一段时间我说过,有朋友问,如果打起来,我们这里(指海南)也不安全吧,是不是得找个安全的地方啊?我开玩笑说,放心吧,你我值不了一枚导弹的钱。话是玩笑话,但其中有两层含义,第一,这确是我的一个判断。第二,我认为在警惕战争的同时,更现实的,是特别要警惕战争氛围。不要让战争氛围扰乱我们正常的经济社会生活。战争氛围对我们不利。



所以,最近我一直在强调,一定要知道,现在人们嘴里所说的战争,会发生在什么地方?是我们的家门口,而不是美国的家门口,如南海、如台海、如中印边界。在一种浓重的战争氛围中,人家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而我们则要随着这种氛围起舞。如此折腾,外国资本吓跑了,生意吓没了,国内的企业家吓得不知所措,经济怎么办?老百姓的生活怎么办?如果这样折腾个十年八年,结果会如何?对双方各自的影响会是什么样?



冷静地思考这些问题吧。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