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榴榴无忌

转载 亮见--国家出手,李嘉诚危险了!

| 人围观 |

lemon17312025-04-02 17:37:11



今天是3月的最后一天,离长和原定的协议签订日期4月2日,只隔了一天。


然而,这笔千亿级别的交易,却被按下了暂停键。

就在交易暂缓消息传出的前一天,彭博社还在报道称,各方正全力推进4月2日签约。

但剧情却在一天后上演180度逆转——3月28日,接近长和高层的消息人士突然改口:“长和下星期不会签订任何关于出售巴拿马港口的协议”。

有媒体追问原因,消息人士只说:“大家明啦(知道的)!

更耐人寻味的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二司负责人同日表示,将依法对长和港口交易进行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这场时间上的“巧合”,被外界解读为:国家力量已深度介入这场牵动全球航运命脉的交易。

审查的暂停键按下后,资本市场立即作出反应,长和股价今日单日下跌4.54%,而李嘉诚旗下的长和、长江基建集团、电能实业、长实集团四家公司市值,总共蒸发超过781亿港元。

巴拿马运河有多重要,这次交易会有多大影响,此前已有很多文章分析过,无需多言。

考虑到贝莱德财团白宫“御用打手”的背景,以及中国反垄断部门亮出的审查利剑,谁都能看出来这场交易不止关乎商业逻辑。

很多人都在猜测,如今这场博弈的走向与结局:

交易成功:

长和获得约 228 亿美元资金,改善财务状况,净负债率进一步降低,但却要面临巨大的舆论和政治风险。

贝莱德掌控全球10.4%的集装箱吞吐量,跻身全球三大港口运营商之列,增强在全球港口运营领域的影响力。

美国可能通过贝莱德间接控制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对中国 “一带一路” 倡议的供应链安全构成威胁,中国船只可能面临通行规则修改、被征收政治附加费等问题。

交易叫停:

长和需向贝莱德支付可能高达35亿美元的违约金,股价可能继续下跌,市值进一步缩水,还可能面临小股东诉讼。

同时,长和的融资成本可能上升,未来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难度加大。

但中国的供应链安全得到保障,避免了美国通过控制港口对中国进行地缘政治施压。

中资接盘:

长和可以缓解资金压力,同时避免因交易被否决或强行推进带来的负面后果。

中资企业接手后,可进一步完善 “一带一路” 供应链布局,提升中国在全球港口运营领域的话语权。

有助于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地缘政治安全,减少美国对中国贸易航线的潜在威胁。

综合来看,交易最终通过的可能性较低。巴拿马港口涉及中国航运命脉,若美资控制可能威胁中国贸易安全,我们的监管部门肯定会从严审查。

而如果调整交易条款,可能导致贝莱德财团退出,且巴拿马和美国也不一定会同意。

更重要的是,一旦交易成功,就意味着李嘉诚及其商业帝国彻底与中国决裂,他们还承受不起这个后果和代价。

也就是说,这笔交易,大概率要黄了。

如果有大型国企参与到长和港口的交易中,可能对长和与中国官方,都是最好的选择。

但这也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

无论如何,现在李嘉诚的长和,被架在火上烤了。

美国可能施压贝莱德财团或巴拿马政府推动交易完成,而中国则可能通过审查、外交渠道或舆论施压反制。

若博弈升级,交易可能成为中美战略竞争的焦点之一。

而被夹在夹缝中的长和,就危险了。

李嘉诚的港口交易暂缓事件,给所有跨国资本上了一课:

当资本流动触及国家生存命脉时,“主权铁幕”将压倒“市场无形之手”,纯粹的“在商言商”逻辑已不再适用,企业家角色已然向“国家利益代理人”演进。

当地缘政治敏感性能够决定交易的生死,国家安全审查就成为了跨国交易的核心变量,对跨国资本来说,全球化的战略要从“效率优先”,转向“安全优先”。

唯有把国家利益内化为决策的核心指标,才能在新时代的规则下找到生存空间。

李嘉诚此次事件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所有的跨国资本都要做好准备。

这么痛的领悟。


—The End—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