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不想去,也不是没人找我,”黄明志在节目伊始便掷地有声地澄清。
随着《漂向北方》、《好想你》等金曲在大陆的现象级传播,橄榄枝曾如雪片般飞来。
“那时候,有五家经纪公司都找我谈,”黄明志回忆道,为了这些潜在的合作,他和团队曾四度奔赴中国,足迹遍及各大娱乐巨头——从字节跳动的抖音、TikTok,到QQ音乐、网易云音乐、酷狗,再到微博、滴滴出行,甚至连现象级综艺《中国有嘻哈》的制作方和数家电影公司都曾是谈判桌上的对象。
黄明志苦笑道:“所以说我‘去不了’或者‘没人要’,那真的是天大的误会。”
然而,就在事业看似将迎来新高峰的当口,一份份白纸黑字的合约却成了黄明志心中难以逾越的鸿沟。他直言,合约中的条款,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不适与压力”。
“他们跟我讲,你写歌不用写整首啦,你写15秒先,如果红了才写整首。”黄明志模仿着当时对方的语气,脸上带着一丝无奈与自嘲。
他接着补充道:“我作为创作者,你知道这是多大的一巴掌吗?”
他认为,歌曲是承载完整信息和情感的艺术,这种“抖音神曲”式的创作要求,是对创作本质的极大贬低。
更让黄明志感到警惕的,是合约中关于艺人形象和言论的严苛规定。他提到,合约中充斥着诸如“积极维护自身健康正面的形象”这类模糊却极具约束力的字眼。
而何为“正面”?黄明志从合约中找到了答案:“尊重歌迷,不得发表涉及台独、藏独等任何政治敏感言论。”
他认为,这意味着任何对时弊的针砭、对弱势群体的关怀,都可能被解读为“负面”,从而触碰红线。
“作为公民,我们监督政府,这是天经地义的吧?”黄明志反问道。
这种约束并非仅限于中国大陆境内。黄明志透露,合约条款甚至延伸至他在Facebook、Instagram、Twitter等全球社交平台上的言行。
“它不只这里(指中国境内),它在很多地方都写‘中国境内’,”黄明志指着手机上的合约文本,解释道,“但在他们的定义里面,香港是一国两制嘛,可是它说是中国境内;台湾呢?在他们来讲,台湾是中国境内啊!”
这意味着,他在台湾的正常言论和创作,也可能因不符合“中国标准”而构成违约。一旦违约,不仅面临单方面解约,还可能背负高达千万甚至数千万人民币的违约金,以及赔偿经纪公司所有直接间接损失的沉重代价。
黄明志形容这种处境是:“被强奸了人权,我的隐私,我的言论自由,我在海外的行动、行为,都已经被侵犯到。”
合约中对于法律管辖权的模糊其辞,也让黄明志深感不安。
“它也没有立明是哪一个国家的法律,”他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更偏向“人治”而非“法治”的环境中,合约的解释权往往掌握在强势方手中,这让他对未来的合作缺乏安全感。
不仅如此,连黄明志过往的作品也面临被“和谐”的命运。《漂向北方》中“我站在天子脚下,被踩得喘不过气”以及提及“雾霾”的歌词,都被要求修改。
“北京的雾霾是不可以让人知道的,”黄明志带着一丝讽刺的笑容说,“虽然整个北京都知道有雾霾,可是不能讲。”
几乎所有的旧作都需要重新填词、重新录制,才能符合发行标准。讽刺的是,黄明志表示,他的歌曲盗版在中国随处可见,音质低劣,但官方若要发行,却必须经历如此严格的“净化”。
而审查标准,往往由经纪公司单方面说了算,“他觉得有影响到甲方公司的形象就不行。”
黄明志还提及,圈内盛传艺人,特别是港台艺人,在进入中国市场前常被要求签署“切结书”或拍摄“悔过视频”,公开表态效忠。
“我认识一些创作人,一些大师级的,他们都会被警察叫去后台拍一个video,或者签一个东西这样子。”黄明志透露,这些“潜规则”让他对自己曾敬仰的一些前辈感到幻灭,“很幻灭,因为他们做了这个事情,我觉得他有一点背叛我,有一点背叛创作人,背叛他在我心中的伟大。”
面对版权被漠视的现状,黄明志也颇为无奈。当他向中方提出其作品被严重盗版时,得到的回应往往是轻描淡写的“算了啦”。
“他们根本就没有在在乎你的版权,”黄明志直言,“他们觉得歌可以红,然后你可以上台表演,可以上电视赚钱就可以了。”
他甚至分享了自己在出租车上听到司机播放音质极差的盗版歌曲,而司机浑然不知原唱就在身旁的经历。
“我们做到半死的歌,然后结果他们拿来乱盗载,赚不到钱就算了,还给这样烂的东西给他们听!”
“基于他们种种原因啦,”黄明志总结道,“我没有办法确定之下,我们没有办法签这个合约。我没有办法跟一个人治国家的合约,然后我也没有办法跟一个没办法让我保障我在他的国家以外,保障我的言论自由的公司签约,我没有办法。”
他认为,如果纯粹为了利益,他早就签了,但这样的合作会让他“疯掉”。
黄明志的这番剖白,无疑为我们揭示了在光鲜亮丽的演艺圈背后,那些关乎创作自由、个人尊严与市场现实的艰难博弈。他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也理解经纪公司在特定环境下的考量,但最终,他对创作纯粹性的坚守和对个人权利的珍视,让他做出了在许多人看来“特立独行”的选择。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故事,或许也值得整个华语乐坛深思:当艺术创作遭遇重重“红线”,我们还能否期待真正多元与自由的声音?
防水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