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主流智库、媒体、情报界确认,中共政局正在剧变,蠢苞的权威正在系统性崩溃。
6月30号,中共政治局开会了,新华社通稿发出来,全文只有375字,一个政治局会议开完后,用不了一张A4纸,就能「总结汇报」,比一次领导干部的思想汇报还短。
再看内容,不讲经济、不提风险、不说未来。只是审议了一个《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

读完之后,有一种感觉,这不是在开会,是在分锅,谁也背不了锅,于是大家一起背。
最离谱是通篇没有出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也没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十年来头一回,「习核心」+「习思想」双重消失,这份政治局的简单报告,一个人过去十二年,在镜头前天天说「我才是核心」「思想要学我」,突然整整一页通稿里都不提它,这不叫蠢苞低调,这叫蠢苞被低调。这不叫忘了,这叫被遗弃。
从昨天开始,美国的智库、媒体、退役将军和情报老炮们,也开始同步发声;蠢苞可能要退场,权力已经开始重构。
这375个字,藏了一个时代的崩塌,最直观的变化,这次政治局会议通稿,只有375个字,连一份初三作文都不到,一页纸都写不满。
这不是节庆祝贺的套话,也不是疫情爆发的惯例报导,这是6月,是全年最该说点什么的时间点。
看往年的对比就明白了,2023年6月 政治局也开了会,主题是雄安新区建设,虽是地方议题,但通稿写了整整800多字。


从功能疏解到绿色低碳,从城市运营体制到干部选拔标准,连河北省和中央各部委谁干什么,都写得明明白白,报告想告诉中国人,政治局我们坐这,是想办实事的。
2022年6月 同样是6月,政治局开会审议巡视金融单位整改报告,内容不谈经济、不搞部署 全是整改材料,但通稿照样接近800字


而且党八股一套不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报告想告诉人民 政治局是「讲党性」的。
2025年6月呢,全文无经济、无社会、无外交、无巡视、无总结、无部署

只有「一个条例」 而且条例的内容也没展开讲,如果还觉得这是「低调」,只能说低估了中共语言的分寸感。
不谈经济,不是「低调」是「避祸」,6月这个节点,通常是政治局给全年经济下半场「定调」的关键时间窗口,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活动在六月份连续第三个月萎缩,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9.7,较5月份的49.5有所改善,但仍低于区分扩张与收缩的50大关。
另外,中国5月份工业利润同比大幅下降9.1%,这是自去年10月工业利润下降10%以来的最大单月降幅,工业利润是衡量中国工厂、矿山和公用事业财务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

它意味着,中共政府刺激经济的努力,未能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最新迹象。所以,但凡还有共识、还有招数、还有信心,那么中共的这些领导层一定会说点什么,哪怕空话套话都能凑出几千字来,但这次,他们集体噤声为什么?因为不仅倒霉到家了,因为谁都知道,只要闭口谈经济就遭倒霉,就绕不开房地产,谈房地产就绕不开债务,谈债务,就必须承认失败,关键是谈到失败——谁负责?
经济不是没得谈,是谁都不想被写进「集体决策」里当接盘侠,于是——他们干脆只谈「谁来拍板、怎么协调、议事机制怎么设立」
这不是政治局会议,这是集体制定「风险隔离机制」,这一次会议的重点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划责任、设红线、排火线,什么事跟它有关系,什么事跟我们没关系。
这不是低调是缩手,不是沉稳是分锅,不是开会是自保。今年6月的政治局会议字数「缩水成精」,真正令人倒吸凉气的,还不是字数短,而是一贯以来字数再少也要说的精髓,有两句话,突然消失了,看过近十年中共官宣通稿的人都熟,1「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2「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这是中共政治文稿里的「双保险口号」,一个立起来神坛,一个面对神坛全党表忠,讲的是「谁掌舵、谁给方向」,说白了就是——谁说了算。
凡是政治局、常委会、中央全会、军委会议、两会报告,但凡是中央级重大会议,这两句话必备。
举个例子,如果说不写,就像军队点名不喊报告司令,如果不提,就像开学典礼不唱国歌。
这次375字的政治局通稿里,这两句彻底消失,不说「藏在后面」 读出来的意思都不是,也不是「换种说法」,是一句不剩,全无踪影。
政治局会议通稿,是宣传系统里的「一级敏感材料」,必须经中办起草、中宣部审定、新华社发布,层层送审,逐句斟酌,级别之高,几乎等同于政治局本人讲话,连一处标点符号都得小心翼翼。
现在突然两句「定海神针」级别的套话同时消失,不是不写,是不能写,不是「蠢苞不提自己」,而是「没人愿意替它提了」,甚至它被命令不准提了。
进一步分析,打开现行中共党章,「以蠢苞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句话明确写在总纲第五段,「坚定维护以蠢苞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而「蠢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写在总纲开篇。
原话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到了现在不坚持了,这些表述是过去十年,蠢苞打造「核心地位」的制度结晶,写进党章、贴上标语、公务员考试绝对少不了的答题
现在,政治局自己发通稿不提,那就意味着这个党的最高权力机关政治局,已经违背了党章了,更准确的说,是放弃了蠢苞时代为其个人打造的党章更新版。
有人说英明领袖蠢苞,它本人想低调一点,以前说它的话、表扬它、抬高它,现在它想低调一点,这跟爱读书,书单那么长,爱进老乡家掀锅盖,爱挑重担不换肩的蠢苞太不像了。
尤其是拂逆父亲习仲勋为主要成员制定文革后的宪法,弄了一个让自己永远掌权的宪法修正的蠢苞,不可能也不符合常识,因为宣传系统是它亲自控制的堡垒,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都归它「笔杆子系统」指挥,谁敢自作主张删掉「习核心」,除非是它本人被删掉了。
所以真正的解释只有一个,这是政治局集体的、温和的、制度性的「去苞化」动作,不打倒它,但不再「提它」不否定它,但也不再靠它「正统化」,把它从「话语体系的神坛」,请回到名义上的「主持人」位置上,这就是中共擅长的「软切割」,语言先行,权力其后,通稿不提它,是因为党内已经开始讨论没有它,
蠢苞之后谁来当权?这次政治局会议通稿的「唯一主菜」,审议《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

这句看似中规中矩的机构建设安排,才是真正藏着刀光剑影的部分,所谓「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其实就是过去十年蠢苞玩的那一套,极力推动并亲自掌控的一套「特设机构体系」,它绕开国务院、架空部委、像改革委、财经委、国安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全部由它亲自挂帅、直接决策、集中资源、绕过流程、绕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的政府机关的这些设置机构。
这么多年,中共决策结构逐渐从「制度化分工」,你该干什么、你建设部、你民政部、你卫生部、该干什么干什么,变成了「特别工作机制」,从集体拍板变成了「核心挂帅」,而政治局、大政方针、官僚系统,逐步就沦为宣讲执行和包装蠢苞的部门。
现在突然要给这些「特别协调机构」立个《条例》,不是紧箍咒,而是绞刑架。逻辑很简单,如果是对一般权力的约束,那就是分权和平衡,如果是对特权的约束,一定是否定特权,所以特稿中的「进一步规范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立、职责和运行」就是否决蠢苞一手搭建起来的「平行政务系统」
所以,通稿里才会出现那句极其灵魂的话;要做到统筹不代替,到位不越位
解读一下这句话,统筹不代替,等于是蠢苞用协调机构,实际代替了中央各部门主体决策,这是对蠢苞时代的极权机制的否决
那么「到位不越位」呢,等于蠢苞被指控在越权操作、过度干预,这是对蠢苞本人独裁身份的否决
最后在看这句堪称全篇政治坐标的核心句;「会议指出 设立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是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推动重大任务落实的重要制度安排」

意思明白的很,过去我们靠「核心」来统一领导,现在我们靠「制度」来统一领导,过去你就是党中央的名字,现在党中央另有安排,你是你,党是党,「统一领导」这个词本身没变,但它的主语已经变了,核心变集体了,换言之——蠢苞不再是唯一,这份通稿是一次权力路径的「反设计」,是对十年个人集权模式的制度纠错。
在中共的政治时间表里,「每月一次的政治局会议」几乎是铁律,不管是洪水地震,还是疫情封城,哪怕会开得再空、通稿再套话,它也得开,也一定得开,因为它得发个稿子,得有动作。这是中共统治技术的一部分,表面不变,我们又开会了,很稳定,它就显得整个中国大局社会稳定。
但就在2025年这个极度诡异的年份里,5月的政治局会议突然「消失」了,因为实在是比洪水滔天疫情还要紧,因为党中央地震了,中南海地震了。偏偏这个5月,是风暴的中心,美国以色列联军逼近了伊朗,危机连带影响中共的中巴走廊,美中贸易谈判重启,甚至连南海都在持续摩擦,内外交困之际,政治局却不开会,这不是说没事可开天下太平,而是根本开不了。
与此同时,蠢苞也在这段时间神隐,缺席外事、行踪模糊,官方报导大幅减少,外交场合由李强、蔡奇频频代打,军队方面,熟悉的几位将领从公众视野里「蒸发」,而国安系统也在传出「纪律整顿」风声,对外暴露最明显的就是中美贸易面对全球关注。
5月中旬,何立峰率团在日内瓦与伦敦与美方谈判,从外交部到新华社 全程不提「蠢苞思想」只讲「中央指导」和「政策方向」总结中共通稿的那句老话「凡事不提,即为最大动荡」在这场「语言真空」与「制度沉默」之间,一个模糊但真实的轮廓浮现出来,影子交班正在酝酿。
过去的三个月,胡春华、汪洋、丁薛祥、陈吉宁等人,先后伴随各类传言出现,其中的胡春华和汪洋伴随着他们的身份,就是完全非蠢苞的政治色谱,和中央级党媒的非正常曝光与报导跃然纸上。
然而事实是谁也不明说「换人」,但谁都开始试探「谁还能带队」,没有一个名字被点出,但无数人都在挪位置、让空间、看风向,不论是军队还是党务。我们只能看出这个风向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背朝蠢苞而去。
巨大的最高权力集体班子依然在磨合和平衡,依然充满巨大变数,此外,后蠢苞时代,不论谁占据最高权位,都要面临如何处置风雨飘摇的中共,要收拾蠢苞留下的烂摊子,还不能太丢中共的脸面,否则大家全都完蛋。
因此究竟谁能或着谁愿意,当一个新的集体领导机制下的召集人,依然是个巨大的问号
当傻逼们还在信誓旦旦「蠢苞滚蛋是想多了」,世界早就看明白了,一直以来也有不少傻逼的观点,认为蠢苞的这个权力一直很稳定,这次中共政治局会议的异常,美方的智库、情报界、主流媒体,甚至军界退役高官,都开始「对表发声」几乎同步指向一个结论;蠢苞在退场轨道上,政局正在重构 权力正在再分配。
最早发出警号的,是老牌鹰派智库詹姆斯敦基金会,他们在6月21日发表题为《蠢苞在官方媒体的主位开始动摇》的报告,一上来就点明核心问题,「习近平的名字和『习近平思想』」「从一系列关键政策文件」「重大场合和党媒头版上系统性缺席」「这并非偶然 而是权力滑落的象征」

不管是对美贸易谈判、国务院的宪法宣誓仪式,还是人民日报头版宣传民生政策,以前「必须写蠢苞」的地方,现在全都变成「党中央」或「国家层面」蠢苞的人名和思想标语被刻意抽离。
詹姆斯敦基金会对于极其敏感的话「这意味着中共高层内部正在尝试」「把未来的决策体系从对一个人的依赖」「过渡回对一套集体制度的重构」
几天后,纽约邮报直接把话挑明了,在6月28日刊登署名评论,这标题直白的像刀子一样;《蠢苞要下台了》

文章由前美国大使格斯雷顿撰写,他不仅指名道姓列出了蠢苞在军队、人事、媒体、仪式等多个领域的「失位表现」
更提出一个极其具体的判断,「蠢苞将于今年8月四中全会正式退休」「或被转为纯仪式性国家元首」
听床意淫这个职业,也开始内卷了,大媒体也来凑热闹了,就像刘强东也跑外卖快递一样
支撑纽约邮报的证据链,不是阴谋论,大批军中亲信「神秘落马」如何卫东、苗华、林向阳等「福建系」大将
媒体称呼突然降级,如6月与川普通话后,中共官媒称其为「蠢苞」,不再附加任何职务,连蠢苞的父亲陵寝都被「除名降调」,象征其家族在党内的象征权威开始被剥离。
最诡异的一点,蠢苞带女儿出现在「家庭外交场合」与卢卡申科在中南海吃「家宴」这是史无前例的动作,以前因为网站给习明泽露脸,还害了广东的一个小男孩坐牢呢。
这次家宴露面了,没有翻译、没有元首规格、没有央视直播,就像一个退休的大家长,把女儿带出来,大家认识一下 「认识一下熟人 」
而且中共媒体没报,仅仅是白俄罗斯媒体,引用卢卡申科副手的话说出的。
这种奇怪操作,让人匪夷所思,文章最后一句话,近乎嘲讽又冷静地总结「它还在位,但政权已经开始,为没有他的那一天做准备了」
情报界都看不下去了,6月26日,川普时代的国安顾问,退役将军迈克.弗林,在社交平台发文警告川普政府「中共高层出现明显权力转移」「尤其要注意公安与国安系统的忠诚正在动摇」

如果有一天党媒真的宣布「新时代交接完成」,那对中国人来说,真的会有什么不同吗
换一个名字,会不会还是同样的谎话、特权与压制
换一种说法,会不会还是继续防火墙、城管和封控
换一次权力流程,会不会还是没选票、没自由、没问责
只要「保党」仍是最高原则,任何「换人」都不过是延命术,表面是新面孔,实际是老制度。看似新篇章,本质是一个轮回,是一个轮回的圈子。
真正值得期待的,不是另一个强人,而是一个能够从全球自由社会,尤其是亚洲那些最成功的国家,汲取宝贵民主化的痛楚和终极快乐的接班人。
这个强人应该懂得,哪怕民主制度看起来混乱、不完美、常有争吵,但那才是通往可持续繁荣与尊严的唯一道路,从台湾到曾经的香港,再到遍布全球的海外华人,无数中国人已经用自己的脚步、努力与选择,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人从来不缺智慧与能力,只是缺一个制度,能让华裔族群成为「国内的常态」,而不是「海外的奇迹」
所以,这场看似中共内部的权力转折,最终该落点的问题不是「谁上台」,而是「谁还愿意相信人民」
更关键的是,人民有能力选择相信,真正的转机,不在中南海,而在亿万中国人是否准备好,再次思考自由的价值,只有人民自己选择的时代,才算真正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