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榴榴无忌

莫将“低分炫耀”作笑谈,警惕流量至上的病态营销

| 人围观 |

Thaw2025-07-05 17:36:54

近日,一则“高考288分被大肆宣传,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更令人错愕的是,后续调查竟显示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摆拍,目的是为了一家人的带货行为博取眼球。这种将教育神圣性置于玩物,将社会诚信踩在脚下的恶劣行径,着实令人愤慨。

高考,对于莘莘学子而言,是十二年寒窗苦读的检验,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期盼与梦想。分数的高低,固然不能完全定义一个人的价值,但它在社会普遍认知中,仍然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尺。而288分,对于绝大多数经历过高考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相对较低的分数。将其“大肆宣传”,本身就自带一种哗众取宠的意味,挑战着社会对于教育价值的传统认知。

然而,当真相浮出水面,我们才恍然大悟,这并非无知者的狂欢,而是利益熏心者的拙劣表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姿态,不过是精心设计的剧本,为的是在“低分也能如此高调”的反差中制造话题,引爆流量,最终导向其带货的商业目的。这种将严肃的教育话题当作吸睛工具,将公众的同情心和好奇心玩弄于股掌之间的行为,其性质之恶劣,令人发指。

这种病态营销的危害绝不仅仅在于欺骗了公众的感情。它更在潜移默化地扭曲着社会价值观。当“低分炫耀”成为一种博取流量的手段,当教育的尊严可以被随意践踏,那么传递给公众的信号无疑是:为了利益,可以不择手段,甚至可以拿严肃的事情开玩笑。这无疑会腐蚀社会的诚信根基,助长投机取巧的风气。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行为可能会对真正的低分考生造成二次伤害。他们或许正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感到沮丧和迷茫,而这种刻意的“低分炫耀”,无疑会加剧他们的焦虑和不安,让他们感到自己再次被嘲弄。

我们必须对这种为了流量而不惜牺牲社会公德、践踏教育尊严的行为予以强烈的谴责和抵制。平台方也应加强监管,对于此类虚假宣传和恶意炒作的行为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绝不能让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蔓延。

我们呼吁,社会各界都应坚守底线,尊重教育,敬畏知识。不要被虚假的繁荣所迷惑,不要为低俗的炒作所裹挟。让教育回归其本真,让诚信成为我们共同遵守的准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健康、更加理性的社会。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