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小学围墙


天马湖公园

法治广场

四张拼图标牌在某大道两边绿化带竖立,间隔30米至50米不等。

植物园靠祁连大道一边竖立

文化馆门前

城标——马踏飞燕所在中心广场

公交站牌、市场入口

校园围墙、单位院内

马路绿化带

工地围墙或挡板

后记:做完这些花式标牌合集,想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农村看到的标语,其实花样也很多。最常见的就是在墙体用“宋体字”或“黑体字”书写的标语,像现在街道绿化带那样的铁标牌,过去用木板制作插在显耀位置。
还有在山坡上用石子嵌码的标语。内容现在能想起的有“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鼓足干净,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抓革命,促生产,促战备。”“农业学大寨”。“向雷锋同志学习”。再就是用毛笔在红黄蓝紫绿等五色纸上书写的标语,在各类集会场所最常见,内容随集会的主题而变化。
那时的墙报也多,还有专门的墙报图册供墙报书写者参考。那时的横幅也有,但不常见,因为做横幅的布很稀缺,也很贵。
现在的横幅有专业布标材料,成本低,设备先进,所以到处随见。现在的标牌制作估计也有类似图册,只是现在有现代材料、有专业公司,制作的标牌看起来眼花缭乱,其内在与以往并没有什么不同,但花费就不可同日而语。
就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宣传来说,与之匹配的各类标牌可以说随处可见、目不暇接,其数量可以说已达极致,花费也就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