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榴榴无忌

关于墨脱的一些历史

| 人围观 |

红精灵2025-07-28 17:37:02

关于墨脱,一些事不吐不快,因为涉及到一些值得崇敬的先辈。


        从卫星地图上可以清晰看到,中控墨脱部分(约6500平方公里,大致位置位于林芝右下方的小红圈)是藏南地理单元沿雅鲁藏布江向北延伸的一段稍宽的峡谷。最南端近实控线处的西让村(也就是雅下水电站引水隧洞出口附近)江面海拔605米,墨脱县城海拔1100米。肯定都不属于青藏高原地理单元。
        而在我读过的历史教科书中,关于基本上作为现代中缅边界线和中印东段边界实控线的“麦克马洪线”的描述是:英印当局非法地以喜马拉雅山脉的山脊线代替传统习惯线划定的非法边界。
        而明显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的中控墨脱县大部分地区,却在麦线以北,显然不符合这一描述。
        实际上,关于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比较准确的描述是:喜马拉雅山脉山脊线(分水岭)以南地区,有明确的中方有效治理证据的地区,继续归中国;没有这种证据的地方,归英印当局。
        当然这种有效控制的标准极为苛刻:历史联系不算,朝贡关系也不算,不完整的征税权也不算。什么才算?基层政府和驻军。
        中控墨脱地区(当然不止这块,还包括察隅、错那等6县的山南中控区域)恰好就符合这种条件,所以尽管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依旧在麦线以北中国一侧。
        而让这些地区满足这种苛刻条件的先辈中,有两个人不能忘记:
        清末四川总督赵尔丰;
        西藏地方政府噶伦、二十年代藏军总司令擦绒·达桑占堆。
        赵尔丰,1903年以道员(介于副省级与正厅之间)身份入川,至辛亥被杀前,八年中大部分一头扎进川康、滇北、臧东藏南的高山深谷地区,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以铁血手段+菩萨心肠镇压叛乱、改土归流,为中国在西南地区的有效治理提供了关键性证据和法理依据。
        而在此之前,包括统治墨脱北部地区仅几十年的波密土王(辖下波密县、墨脱北部、察隅县部分地区等)在内的一票土王、土司,都与缅北江心坡地区的土司类似,与中央王朝或西藏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相当松散、而且叛服不定。没有赵尔丰,现代中国藏东南和川西滇北一带的版图,很可能会凹进一大块。要知道末代波密土王真的是最后病死在英属印度的。
        没有赵尔丰,甚至整个西藏的前途都可能出现变数。这个话题更不便展开。
        但只有赵尔丰还不够。1911之后,藏区清军崩溃解体。波密土王卷土重来。接力的是擦绒·达桑占堆。
        这位被指为亲英派的藏军总司令,在1920年代为了搞掂波密土王,不惜搭上自己的一个女儿,然后又经过五年艰苦的战争,才把包括墨脱北部的在内的波密土王辖地纳入西藏噶厦直接治理之下。
        当然这位擦绒·达桑占堆在晚年也犯了重大错误。好在后代迷途知返,为建设新西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为尽可能捍卫真正的领土主权,无数先辈付出了鲜血和生命,总算保住了差不多四成的喜马拉雅山南坡国土。历史不可能记住所有人,但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如赵尔丰、达桑占堆,不应该被后人忘却,不管他们曾犯下什么错误甚至罪行。
        中国强大之后,又经过多次战争和武装冲突,基本上守住了中印东段麦线。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