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榴榴无忌

孙立平:未来20-30年,全球将迎来一个持续通胀的新时代?

| 人围观 |

旺财95272024-07-16 11:22:23

美西通货膨胀,我们理解为两三年内的短期现象;中国基础物价上升,我们理解为是解决通缩的阶段性措施。但如果将眼光放长远一点,我们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物美价廉的时代可能已经结束了,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持续性通胀的时代?

如果是这样的话,资产价格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社会的格局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普通老百姓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

本文将介绍几种关于未来通胀走势的看法,其余的问题将另文讨论。

未来20-30年,全球将迎来一个持续通胀的新时代。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英国科学院院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荣休教授、查尔斯·古德哈特的判断。在《人口结构大逆转:老龄化、不平等及通胀》一书中,古德哈特根据人口结构演变的趋势做出了上述判断。

我们都知道,过去的两三年中,西方经历了一场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对于这场通货膨胀的原因,人们也其说不一。有说是在疫情期间大量发钱引起的,有说是疫情导致的供应链的变化导致的,还有说俄乌战争才是这轮通胀的原因。如果原因是这些,也就意味着这轮通货膨胀是一个暂时的现象。当上述因素消失的时候,这轮通货膨胀也就会结束。

但古德哈特说,不对。他认为,从2021年开始的这轮通胀可能是大逆转趋势的开始,而且会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为什么?作者找到了通胀新成因——老龄化,当更少的劳动力抚养更多的退休人口时,必然会导致通胀。这与老龄化将导致消费下降从而加剧通缩的预测不同。古德哈特认为,由于老龄化,在几乎所有的产品和服务中,劳动力工资都是成本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假如劳动力数量减少,那就会导致劳动力工资提高,于是,水涨船高,这将推高全社会的物价水平。反过来说,过去三十年世界通胀率下行的根本原因,竟然是中国和东欧国家的劳动力红利。

但是不可贸易的服务业随着老龄化到来,大概率会出现价格上涨的势头,这一方面是老年人通常需要的服务较多,这是需求层面,还有一个原因是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较慢,这是说供给有可能不足,主要体现在医疗保健方面。也许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可以增加供给或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但目前还是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

古德哈特在一次演讲中说,65岁到75岁之间的人群大概有25%的概率需要医疗护理服务,75岁到85岁之间有45%-50%的概率需要医疗护理,85岁以上的人群有80%需要医疗护理,95岁完全没有办法自理,我们可以看到人口增长最快的群体就是85岁以上的人群。从我个人体验来看,需要人来护理,因为需要人有同理心,机器是完全没有同理心的。我们需要有人照顾老年人,这也使得劳动年龄人口大幅缩小,因为需要有人看护老年人。

​瑞士信贷分析师Zoltan Polzsar则从地缘政治演变的角度,预测了大通胀发生的可能性。

Zoltan Polzsar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人类经历了一个低通胀高增长的时代,而支撑这个低通胀高增长模式的,是全球化的供应链体系。这个体系有三大支柱:大量的廉价移民劳工进入美国压低美国的名义工资,使得美国劳工的工资增长处于停滞状态;在名义工资停滞不前的状态下,中国制造的便宜商品提高了实际工资的购买力;廉价的俄罗斯能源为德国乃至更广泛的欧洲的工业体系提供原料,维持了欧洲的竞争力和生活水准。他认为,在这个体系中隐含着的两个天作之合:中美国与俄欧陆。

如果中美的合作(中美国)以及俄欧的合作(俄欧陆)分别破产,低通胀将寿终正寝。这里的逻辑在于,“美国治下的和平”促进了全球化,而全球化确保了(西方世界)的低通胀。如果这种秩序不复存在,就意味着通胀是一个巨大的长期风险。他说,如果说全球化得由“互信”来推动,这种全球化又推动了“大缓和”(低通胀),那么我们倾向于认为,不信任的产生和增进将导致去全球化,而去全球化最终导致大通胀。

这个论证的角度与前面的老龄化完全不同,但结论是一个:未来的世界面临着一场持续的通货膨胀。这让我想起几年前有人说过的一句话:一个物美价廉的时代可能要结束了。

​一个更具概括性的说法是:老龄化和少子化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WTO代表的全球统一大市场名存实亡,贸易区域化导致国际贸易成本上升;高科技技术冷战导致科技创新的成本上升;全球供应链重组导致制造成本上升;全球运输基础设施必须大规模升级,导致运输成本上升。这五大成本上升叠加在一起,而各国又不得不采取超低利率和货币超发的政策,将使通货膨胀问题更加严重。

随便看看